進入21世紀,世界一流大學成為研究的熱點。根據我們對中國知網(www.cnki.net)的統計,其研究趨勢如圖2-1所示。
圖2-1 我國研究世界一流大學的論文統計(1994—2007年)
從1999年開始,我國研究世界一流大學的論文迅速增多,幾乎是成倍增長,到2001年,相關研究論文突破200篇,並持續大幅度增長。2004年,我國對世界一流大學的研究達到高峰,全年發表相關研究論文731篇。政府、高校也積極行動起來,教育部於1995年和1998年分別啟動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提出要“重點支持若幹所大學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重點建設一批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點學科和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確定的兩大戰略之一是“重點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製定了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時間表,並積極投身於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一批重點大學如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紛紛宣布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從而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一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熱潮。
那麽,什麽是世界一流大學?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目前,人們對於世界一流大學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許多學者從指標的角度來定義世界一流大學,認為世界一流大學應該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閔維方認為:“一流大學,當然要有一流的學科,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人才培養,一流的科學研究成果,一流的管理運行機製,強大的財政實力和物質技術基礎。當然,一流大學還應該有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15]丁學良認為,世界一流大學最重要的,要看那些很基本的學術方麵的標準、條例。這些標準應該是國際化的標準,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前提。在丁學良看來,這些基本標準包括9項: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流的學生資源、一流的常規課程、研究資金、師生比例、硬件設備、財政來源、曆屆畢業生的成就和榮譽、同行評價。[16]還有很多學者從排行榜的角度來定義世界一流大學,認為居於公認的排行榜前列的大學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韓立文教授概括了各種有關世界一流大學的文獻以後認為:“相關文獻對於‘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是模糊的,甚至是一些無謂的贅言。這些定義均非常主觀,且以研究、教學指導以及社區貢獻等公認的因素為中心,側重於名聲而非確鑿的實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