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夏理女士:一位美國女性的跨國教育緣
1923年4月16日,中央軍直轄桂軍第一路總司令沈鴻英叛變,所部由白雲山進窺廣州城區。5月,為了驅逐叛將而軍務纏身的孫中山,在那夏理返回美國之時,委托秘書陳友仁給那夏理女士寫了一封感謝信[1]。
尊敬的那夏理女士、畢美意女士:
在你們離開廣州前往美國前夕,孫中山先生代表廣東人民對你們為廣東女子教育事業所做的傑出貢獻表示感謝。在孫先生看來,你們給在真光學校受過教育的6000多名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在此,他謹祝你們歸途愉快!
陳友仁(Eugene Chen)[2]
自1872年至1917年,整整45年,這位創辦真光女校的校長,這位默默奉獻的教育界巾幗,為廣東婦女教育開創了先河,為近代中國現代化培養了人才,傳遞了沒有國界的人間大愛。
那夏理女士是美國澳省士維路城人[3],出生於1844年3月5日。父親是牧師,終生傳道。那夏理女士家中有兄弟姐妹九人,她排行第三,從小就非常獨立。
早在13歲入中學時,那夏理就已經有誌於出外傳道授業。15歲時美國南北戰爭爆發,那夏理女士參與北方軍隊的後勤工作,為黑奴的解放貢獻力量。當時的那夏理女士負責食物營養院一個部的工作,要指揮12人開展工作。剛開始,那夏理女士因年齡小而沒有足夠的信心。
於是她對當地的軍官說:“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工作,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應有的成績?”軍官對她說:“永遠不要對人說不能做某件事,倘若有事來臨,不需要考慮太多,隻管去做。”那夏理女士很受啟發,從此按照這話去做,不但在後方服務取得不小的成功,而且之後一生事業的成功,也與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分不開。
21歲時,那夏理女士下定決心出洋,後來經過教會安排,如願來到了中國。那時候交通不便,橫跨太平洋的遠航旅程,困難艱險。那夏理女士秉懷愛心,意誌堅定,不避狂風惡浪,經過七十多天的顛簸旅途,於1868年年初來到廣州。從那時起,那夏理女士從零開始學中文、學粵語,從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