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真光心語:愛的10種寫法

第二節 從曆史到今天

字體:16+-

有人說,從真光的建築中,不僅能看到曆史、文化和美學,還能看到百折不撓的精神,看到無私奉獻的光芒,看到跨越一切屏障的人間大愛。

1.協讚堂——跌宕起伏的見證者

協讚堂初建於1923年,於1926年完工。是一幢坐北朝南,紅牆綠瓦屋頂重簷的三層附帶一層“地下室”的磚混結構樓房。它的建築麵積為2626平方米,用作學生宿舍。協讚堂在必德堂的西邊,地勢較低,所以協讚堂設有一層“地下室”。這個“地下室”並不是建在地下,而是建在地麵上,但“地下室”的室內高度要比前幾層矮,相比之下也稍微潮濕一些。

協讚堂位於舊中軸線西側,是真光中學的第二期建築,因此它也像第一期建築一樣保留了西方新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同時還引進了當時現代主義式的建築潮流。整棟樓房的形體為簡單的長方體加四坡屋頂,牆麵是做工精湛的清水紅磚牆,平整光滑。一樓大門兩邊各有一個綠色琉璃通花,這都是現代主義建築潮流的體現。

協讚堂最早是用南洋募捐的款項建立的,而“協讚堂”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海外僑胞和真光兒女齊心協力,弘揚海外友人和黃藍兒女對真光之愛而起的名字。在1952年,協讚堂更名為瑪麗黛樓,後來成為專門的男生宿舍。1984年後恢複了原來的名字——協讚堂。

在“**”初期,真光堂西翼閣樓的屋頂遭到了人為縱火的破壞,以致屋頂崩塌。1968年,學校為了修複真光堂西翼閣樓屋頂,經過廣州市教育局批準,學校將協讚堂的屋頂和腰簷拆了下來,用拆下來的木料、磚瓦來修複真光堂西翼被破壞的閣樓屋頂。從此協讚堂屋頂就變成混凝土的平頂了,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為什麽當時不用新材料來修複真光堂,而要拆協讚堂的屋頂呢?因為“**”初期工廠已經不能正常生產,而學校用於準備複課的時間也非常短,資金非常短缺,所以暫時沒有新的材料供給真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