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怎樣教非華語幼兒有效學習中文

第二節 識字教學的突破

字體:16+-

以往,幼兒園由主題教學模式帶動語文學習,幼兒通過認讀和抄寫,學習文本中的字詞。部分學校的教學材料沿用辦學團體出版的教材,再按幼兒的學習需要修訂,也有部分學校由教師自編教材。然而,不論是改編或自編校本教材,教師多依靠經驗來判斷學習目標和內容,較少讓幼兒參與建構學習內容。由於教學內容未必能完全符合幼兒的學習需要和生活經驗,有時會較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課堂的學習氣氛較弱,幼兒的遺忘率也高,教師常因此而感到困惑和挫敗。

使用“綜合高效識字法”後,幼兒浸**在豐富和多元的中文語境下,聆聽能力不斷提高,再通過兒歌唱遊活動、心理詞匯、部件識字及有係統的識字和書寫活動,識字能力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師初期對本教學法存在憂慮,例如個別兒歌文本的字詞筆畫很多、部件和字形結構複雜,擔心幼兒難以認讀,並抗拒學習。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發覺幼兒均樂意通過誦唱和朗讀方式認讀字詞,更對筆畫複雜的字深感興趣,主動要求教師教他們書寫。幼兒的學習表現反映,隻要教學內容能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幼兒是不怕困難的,也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另外,學校在實踐本研究課程的過程中,體會到教室環境布置及非正規課程對幼兒學習語文的重要性。通過建構和布置配合主題的課室環境,例如設立兒歌區、心理詞匯區、識字區及句式區等,教師善用課堂間的過渡時間、或排隊上洗手間的時間,鼓勵幼兒到課室的不同角落參觀和學習,鞏固所學。通過營造豐富的語文學習環境,幼兒的語文學習成效倍增。

一、分層教學的嚐試

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研究小組作出一些新嚐試。考慮到非華語幼兒在學習語言、生活文化及學習能力上的差異,研究小組設計和進行了分層評估習作及故事分層教學兩種嚐試。幼兒的評估習作及課堂表現,反映分層教學能照顧幼兒在學習表現上的差異,讓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致,建立他們學習中文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