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怎樣教非華語幼兒有效學習中文

第三節 識字及閱讀教學策略

字體:16+-

一、運用兒歌作為識字的教材

幼兒園在日常唱遊活動中使用的兒歌,內容主要按該月份的教學主題而定,本計劃以幼兒熟悉的兒歌作為導入,通過唱遊和律動,幫助幼兒理解歌詞中的重點字詞,發展他們的認字能力。此外,本課程的兒歌歌詞會按幼兒的學習經驗作調適。例如:

有隻小鳥跌落水

有隻小鳥跌落水,

跌落水,跌落水,

有隻小鳥跌落水,

被水衝去。

《有隻小鳥跌落水》以小鳥作主題,教師教導幼兒認讀兒歌中小鳥的字詞後,還可帶領他們模仿小鳥的叫聲。然後,教師請幼兒口述有關動物的心理詞匯,並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讓他們了解兒歌跟動物這個主題的關係。由於部分幼兒未曾學習過這首兒歌,對兒歌的旋律感到陌生,故教師帶領幼兒先以動物的叫聲唱出兒歌,好讓他們先掌握兒歌的旋律。教師在每課開始時先引導幼兒唱出兒歌,或邀請個別幼兒領唱,並輔以身體語言表達歌詞內容,以加深幼兒對歌詞內容的理解,以及字形、字音和字義的結合。此外,教師邀請幼兒領唱兒歌時,會要求幼兒以指讀形式領唱,通過手指的引領,讓幼兒認讀歌詞中的每個字,並了解漢字“一字一音”的特點,加強他們對漢字形音義聯係的認識。當幼兒掌握兒歌重點字詞的意義,並能口述有關動物的心理詞匯後,教師可根據幼兒口述的心理詞匯改編歌詞,提供運用漢字知識的機會,並擴展幼兒的心理詞匯量。例如:

小明

小明小明小小明,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前前後後,

火車穿山洞。

在教授《小明》一文時,教師可按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鼓勵他們重編歌詞內容,將“火車穿山洞”,改成“自行車穿山洞”或“出租車穿山洞”。由於歌詞內容乃根據幼兒口述的心理詞匯改編,他們能將該詞的形音義加以聯係,使學習更牢固。此外,由於幼兒能參與兒歌改寫,他們的角色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導的學習者,讓他們創作屬於他們自己的兒歌;當他們“擁有”學習,便能更投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