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主流學校少有針對非華語學童的學習需要,設計適合的教材及教學活動,研究小組和參與學校嚐試運用綜合高效識字策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通過各種識字活動,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等協助幼兒識字。
一、利用生活經驗擴充心理詞匯
據研究員跟學生的訪談和觀察所得,部分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足,例如當教師展示蜜蜂的實物圖片時,部分幼兒不明白“蜜蜂”是什麽,這是由於幼兒較少機會到郊外遊玩,他們對“蜜蜂”的認知僅限於故事裏出現的蜜蜂卡通形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前均用心準備各種教材及教學活動,為幼兒製造各種學習和生活經驗,擴充他們的心理詞匯。例如教師在教學前先搜集有關蝴蝶、蜜蜂和蜻蜓等昆蟲的標本,並在進行心理詞匯活動時展示標本,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製造各種生活經驗。當幼兒口述一定數量的心理詞匯後,教師鼓勵幼兒在心理詞匯工作紙上寫下他們的心理詞匯。若幼兒不願意主動書寫,可鼓勵他們先把這些字詞以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再在圖畫旁邊寫下相關字詞,以加深幼兒對字形的印象,避免幼兒因受到壓力而減少書寫的興趣。依觀察所得,部分幼兒在活動初期多以圖畫表達心理詞匯,然而在老師的鼓勵下,幼兒在活動後期大都樂於通過仿寫,寫下他們喜歡的心理詞匯。
二、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
針對幼兒在學習語言上的差異,參與學校在教學語言、教學活動、教室布置以及非正規課堂等各個層麵,均作出配合和調適,以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習漢字的環境。
三、教學語言
語言輸入是指幼兒所接觸到的各種語言素材。就語言學習來說,它是幼兒學習的藍本。幼兒獲得語言的過程中,主要有三種不同水平的語言輸入,分別為兒向語言、目標語言和夥伴語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