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覺自我認知指標
視覺自我認知(visual self-recognition)是指兒童能從鏡子等媒介物中識別自己的一種認知能力,一般通過鏡子、照片、錄像等工具進行研究。
如前所述,“標記測驗”也被稱為“點紅任務”(rough task)。點紅任務為自我認知提供了一個嚴格的檢驗標準,它需要對自我明確的概念性理解。點紅任務中嬰兒表現出的自我指向行為表明,嬰兒已經認識到自我是獨立的物質實體,以及是動作、語言、思想和感受的來源(Edwards,Liu,2002),因此,是自我認知發展的裏程碑。
鏡像自我認知(mirror self-recognition,簡稱MSR)任務從30年前作為研究嬰兒自我認知出現的工具開始,就成為社會認知發展的關鍵。鏡子為嬰兒提供了一種強製性的視覺刺激。它為嬰兒提供兩種自我認知線索,一種是相倚性線索,即鏡像的行為動作與嬰兒自己的行為動作保持一致,嬰兒據此線索進行自我再認的能力其實就是對主體我的認知;另一種是特征線索,指鏡像與嬰兒在身體特征方麵的一致性,嬰兒依特征線索進行自我再認的能力實際上是對客體我的認知。但是鏡像研究無法區分兩種線索間的差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又運用錄像和照片的方法來具體研究兩種線索下嬰兒自我認知的發生問題。例如,劉易斯和布魯克斯-岡恩(1979)進行一係列係統地研究來檢驗嬰兒自我認知的相倚性線索和特征線索。他們的研究由三個實驗構成,鏡像實驗、錄像實驗和相片實驗,研究對象為9~24個月的嬰兒。在鏡像研究中發現,15個月後的嬰兒開始有比較穩定的身體特征的認知,客體我開始發展。錄像實驗的結果表明,最早的自我認知在9個月時就出現,依據相倚性線索進行。嬰兒利用相倚性線索進行自我認知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步發展;而對特征線索的結論與鏡像研究一致。錄像研究的結果也進一步得到了相片實驗的證明,照片隻提供特征線索,結果發現15~18個月的嬰兒能夠清楚地進行自我認知,並發現嬰兒在構建客體我的過程中,最初涉及的是麵部特征。麵孔為嬰兒提供生存和交流所需要的非言語信息,對於嬰兒心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有研究通過非相倚性視覺線索考察視覺偏好測驗與鏡像自我認知之間的關係,發現表現出自我認知的嬰兒在視覺偏好測驗中同樣表現出對自己形象的興趣,也就是說,對自己形象興趣的發展是鏡像自我認知發展的重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