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早期兒童自我認知發生發展研究

三、雅各布森的自我心理結構發展模式

字體:16+-

雅各布森(Edith Jacobson)提出了一個包括對象關係在內的自我心理結構的發展模式,她把兒童自我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前共生階段,機體的各種因素共同決定著嬰兒內部心理過程,這一階段的第一個外顯表現就是愉快的情感,由於未分化的心理生理自己既標誌著自己表象又標誌著對象表象的始發點,因此力比多能量向自己和對象上貫注原本是同一個過程。第二階段,嬰兒區分出自己和表象世界,這一階段直到嬰兒能將自己的表象從對象中分離出來才結束。這一階段在兒童的發展中很重要,因為正是在這一心理發展的基礎上,嬰兒才能區分出自己和表象世界來。第三階段,兒童發展出理想化的自己表象和對象表象,進一步把自己從對象中分化出來,促進自我的自主。第四階段,以對象恒常性為標誌,4~5歲開始,幼兒理想化了的自己表象和對象表象已被整合成為自我理想,而自我理想又被摻和成為超我的一個部分。這時自我和超我才真正分化出來,從而完成了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分結構的建立。總之,雅各布森提出了一個包括對象關係在內的精致的自我心理結構的發展模式,這一發展模式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特點,他給精神分析學家解釋病理和正常的發展過程,提供了一個確切明了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