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效學習與教學——9種學習方式的變革

第三節 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

字體:16+-

一、增強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於1977年提出。在他看來,自我效能感以個體自身為對象,是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某項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的自我把握與感受。相關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與自主學習具有密切的關係。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一個內在動機性因素。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其自主學習傾向更強;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傾向較弱。要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把改善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作為一項重要的目標落實到教學中去。

培養自我效能感,教師可以從下麵多個方麵入手,比如,對學生的學習給予適當的歸因訓練,提高學習者對某門學科學習的自我判斷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為學生樹立合適的榜樣,等等。

案例

英語詞匯是我的弱項。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對自己下了死命令,每天必須掌握15個新單詞,大體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各5個。上午完成不了,累積到下午一起完成,如果下午還完不成,就累積到晚上,什麽時候完成,什麽時候睡覺。這個計劃執行初期很痛苦。因為這15個單詞是給我自己的額外任務,每天要完成所有作業我已經覺得很吃力了,還要再背單詞。所以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經常上午的5個隻掌握3個到4個,總要留幾個拖到下午,下午也一樣,一直推到睡覺前。每天睡前背單詞對於我來說痛苦無比,每天背到很晚。後來,我改變方法,每天提前起床,先背單詞才早讀,但效果也不理想。我想,可能我太著急了,太想趕上大部隊,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任務太重了。就試著減少任務,每天逐漸減一點,但減到每天背12個單詞時,我也比較難完成。我曾連續幾天3點半起床,11點半睡覺,結果弄得自己委靡不振,上課時經常控製不住要睡覺,學習成績總保持在倒數第幾名。由於學習精力不濟,有兩次上課睡覺,被老師發現,反映到班主任那兒去了。因為前陣子我答應班主任不再課上睡覺,現在又被逮到了,把他氣得半死。班主任先罵了我一通,後來聽我講了原委後情緒才穩定下來。他幫我分析我現在學習存在的問題。他指出,我最大的問題是自控能力差。他建議我嚴格執行計劃,各個時間段的任務絕不能拖延,比如說上午5個單詞的任務絕不拖到下午來完成,如果不完成,先不吃飯,完成了才吃飯,而且為了懲罰自己,飯的量要減少。如果已經完成了,可以適當地獎勵自己,多吃一份菜。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控製能力。此後,班主任經常找我談話,過問我任務的完成情況,並經常鼓勵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把目標數又重新恢複到15個,根據空餘時間的多少,把任務重新進行了分配,上午一般完成6個,下午改成3個,晚上完成6個,這樣,每天、每個時間段的任務都能按時完成,有時甚至到下午就完成全天的任務,再也不用熬夜了,睡眠時間也有了保證,再也沒有出現在課堂上睡覺的情況。上課老走神的壞毛病也改了不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