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學習思想的演進
(一)國外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思想的萌芽
古希臘蘇格拉底實施“助產術”,柏拉圖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亞裏士多德則強調在讀書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教學要尊重兒童的興趣,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兒童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方法,他在小說《愛彌爾》中指出“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1]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更是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衡量一切教學方法的最高原則。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指出:“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得學習,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2]斯賓塞本身就是靠自學成才,他主張教師要相信學生,善於啟發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認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得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得應該盡量多些。”[3]在20世紀之前,雖然西方許多教育家已經提出豐富的自主學習思想,但這些思想大多停留在思辨層次,並沒有通過實證研究來檢驗自己的思想。
2.自主學習的初步試驗
20世紀初,實驗主義和實用主義教學思想引人注目,國外對於自主學習的研究開始步入初步的實驗階段。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他看來,思維是反省思維,不僅包括對情境的觀察、思考、假設、推理,還包括對已有經驗的更新、改造及整合,是一種有目的的、審慎的、自我調節的思維。他認為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隻有通過“做中學”來實現。他主張教學應該按照學生的思維過程來進行,要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進行獨立思考,且在教學中應給學生以自由,以便給他們自主探求知識的機會。杜威在自己的實驗學校進行了“主動作業”的試驗,他的追隨者開發了一係列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如設計教學法、道爾頓製、文納特卡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