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有效學習與教學——9種學習方式的變革

第十章 反思性學習

字體:16+-

第一節 反思性學習的基本概念

一、反思性學習的含義

“反思”同“反省”的含義相近。《現代漢語詞典》將“反省” 解釋為“舊指自我省察,今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而“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的理解來源於哲學的思維形式,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Hegel)從唯心主義的角度闡述了反思。他認為:“反思是一種事後思維,是事後對既有的經驗和現實對象的思考,其主要任務就是透視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根據。”[1]後來,馬克思從社會實踐的角度闡述反思,他認為反思雖然從形式上表現為純粹的思維活動,但它根源於實踐並由實踐決定。

從曆史上看,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Loke)、斯賓諾莎(B.Spinoza)等人。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談到,“反省是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在此過程中,心靈獲得不同於感受的觀念”。較係統地對反思進行論述的學者杜威以為:“反思是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續的和周密的思考。”[2]美國學者伯萊克(J.Berlak)認為:“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3]在教育界,將反思與行動結合起來,進而視反思為行動改進的途徑之一的是蕭恩(Donald Schon)提出的“行動中反思”和“對行動反思”。

對於“反思性學習”的理解,一般學者認為“反思性學習就是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進行學習”。[4]或者認為是對學習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反思來進行學習。有學者指出,反思性數學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涉及的有關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的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5]雖然這一概念得到了一些學者的肯定,但筆者認為它還存在許多缺陷。比如沒有指出反思性學習發生的條件及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等。我們在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反思性學習作如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