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我磨礪心鏡照汗顏,教書育人興師德,崇尚科學,求智慧,育美德。我常常又“胡思亂想”,與眾不同,以思考體現自己的存在,以思想展示自己的尊嚴,以自我嘲弄消除自己的尷尬,以自我批判提醒自己的無知。另外,我以“謙遜禮儀立世,不卑不亢待人,做事有度求真,說話有寸舒心”為準則,就此更好地樹立形象,教書育人。
看今朝,當年的學生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能手、標兵,他們登門看望、敘舊、道謝,我隻覺得教書育人這條路,我是走對了;我要走穩,要走得更實在,也要走得更輕鬆、更富有成效;同時,我還要不斷汲取年輕人所具有的時代元素和養分,開闊胸襟,著眼當下,放眼未來,充實自我。21世紀,人類科技和信息技術高度發展,超越了人類學家的預測和想象。高度智能化的世界正在或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需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與教育同發展,與學生共成長。
愛因斯坦曾對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說:“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一個人到60歲時,除去吃飯、睡覺、工作,還有很多業餘的時間。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這些時間,完全可以在一門學科上有所建樹。”一番話點醒了周有光,此後他開始鑽研語言學,成就了賢者們夢寐以求的夢想,找到了讓人人都能認讀中國漢字的工具——漢語拚音。
對於一名普通的教師,我應該持之以恒地學習和思考教育教學,管理好業餘時間,讓今後的日子總是充滿陽光和快樂。因此,我要不斷地聽。我想每天聽天下要聞,與時代同步;聽天籟之音,淨化自己的心靈,融入自然人事之中。聽,與全球同步,在使用中學習英語,在學習中了解世界。
據美國的保羅·蘭金(Paul Rankin)教授統計,“聽”占人們日常語言活動的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可見,“聽”在語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聽力是獲取口語素材,克服啞巴英語的起跑線,更是獲得英語高分的重要保障。中國人學英語一向以“眼看手寫”為主。殊不知,真正打開英語速成之門的鑰匙是耳朵——一個因為普通而被忽視了的超級學習器官。美國科研機構研究表明,“聽”比單純地“看”能讓人多記住34%的內容,如果把“看”和“聽”二者結合起來,記憶效果可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