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學校因勢利導,在我們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實驗的基礎上,經過調研,從課堂教學諸方麵探索和實踐,確立了學校的“兩展兩評課堂模式”,並正式在我和侯曉燕老師任教的高三(1)班展開實驗。當年9月開學的第一天,全校文科教師都來觀摩我們的課堂,隨後“兩展兩評課堂模式”在高一年級實施。這種課堂模式帶來了以下影響。
1.課堂結構的變化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學校確立了“兩展兩評課堂模式”,將課堂進行了三方麵改進。
(1)組員結構
實施課程改革的班級,每班分為8~9組,每組6名學生,分成A、B、C共3個層級;每一層級的2人分別為A1、A2,B1、B2,C1、C2;每組每學科設1名組長,對組員的“課堂合作探究能力、學習目標達成度、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負責,並給予評價。
(2)教室布置
室內課桌按小組擺放,這樣能使學生進行麵對麵的交流。
課桌擺放示意圖
課桌擺放實景圖
(3)黑板配置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實效,教室前後有兩塊加長的黑板,平均分為10欄;每組選一欄作為固定的展示平台,平台上方標有該比拚小組的名稱。
展示平台示意圖(部分)
2.課堂模式的亮點
“兩展兩評課堂模式”從醞釀、嚐試到發展成為全校實施的課堂模式,體現了四個亮點。
第一,時間分配。“兩展兩評課堂模式”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對課堂時間進行切割。教師講授20分鍾,師生互動10分鍾,學生理解和運用10分鍾。
第二,量化考評。“兩展兩評課堂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日益成熟。學校製定了《兩展兩評課堂模式實施細則》,強調學習成果當堂展示及評價。為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這一階段學校以比例量化來考評成績,要求優秀課的學生展示率(學生展示率=參加展示的人數÷班級總人數×100%)要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