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案例
2002年5月22日到24日,上海市育才中學581名師生來到學生們親手創建的“育才市”,開始了為期三天的仿真社會生活:模擬社會運行機製,通過層層選舉,產生以市長為首的市政官員,建立起政府機構、企業、研究所等社會機構;模擬社會競爭機製,或者競爭“市政府”提供的就業崗位,或者自己創業,而沒有生存崗位的少數學生則隻能通過“社會救濟”生存;模擬社會各種職業,學生們以政府官員、企業人員、研究人員、自由職業者甚至無業遊民等角色,嚐試通過勞動“自食其力”——自己找住房,自己謀生活,自己創造幸福的生活。仿真實踐活動十分逼真,如市長辦公室負責入營式、結營式和藝術節閉幕式;“經濟事務司”對“育才市”33家“私營企業”、13家“國有企業”進行“征稅”;“科學院”組織“研究人員”進行天文、植物、船模等課題研究;“文化體育局”負責全民健身、運動隊訓練、球類比賽;而“市民”則對“市政府”的工作進行督促等。
這一活動的目標追求、設計思路與具體操作方式,持續影響著上海市育才中學的學生工作:學生會組織有著強大的號召力,自主開展校內的學生自我管理;學代會有著規範的操作,會對包括食堂餐飲、作息時間、課程設置、社團建設、文體活動和校園建設等在內的諸多問題提出議案,對學校提出批評和建議;社團建設鼓勵創造,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多元的平台;各類大型學生活動都由學生自主策劃、組織、開展,校長與教師隻有在被邀請的前提下,才有機會參與到相關活動中;各類涉外活動幾乎都由學生主持活動現場,而不是外請主持人或教師。
上述內容都不同於課程與教學領導、學校後勤管理等工作,但卻是當代學校管理、學生發展所不可缺失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