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校管理的研究,不能單純從該學科論述學校管理,那樣的話會陷入視角狹隘、概念不明晰、方法不明確的困境。學校管理到底是姓教還是姓管,曆來都存在著爭議。長期以來,對學校管理從教育學視角進行審視的比較多,缺乏從管理學視角對其進行透視,學校管理姓教所導致的就是內行領導,學校管理姓管,導致的就是外行領導,二者有不同的追求,也各有利弊。因此,對於學校管理的學習首先應該厘定其上位學科以及其發展路徑,這樣才能從源頭明確其概念,了解其含義。本部分擬從教育學、管理學的視角來對學校管理的概念進行探究。
(一)教育學意義上的學校管理
從教育學視角上定義學校管理,要從源頭梳理起來。新中國建立前最早的學校管理名為學校行政,這個時期的學校管理大部分是根據以往沿襲下來的管理方式。“我國的教育管理研究可以說進入了同期教育研究的領先水平,特別是‘教育行政’已初步形成了‘學科體係’,有了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概念係統。比如杜佐周、羅廷光、夏承楓、張季信、邵九鳴、楊鴻烈等人的教育行政研究都明顯有了‘本土化’傾向。”[15]到新中國建立後,由於國家實行“一邊倒”的政策,全麵學習蘇聯,而蘇聯學者將學校管理作為學科抹殺掉,視學校管理為教育學四大板塊(教育學概論、教學論、德育論和學校管理)之一,這樣我國的學校管理學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後來,我國恢複教育管理,但是由於實行全麵的計劃經濟,且學科設置方麵不健全,管理學沒有被引進。改革開放後,教育管理學,首先是學校管理學開始複興,大量應培訓之需而撰寫的《學校管理學》橫空出世,出現了大批從中小學實踐中走出來的教育管理學家,如蕭宗六、齊亮祖、周立人、賀樂凡、劉文修等,也有一批高校中複出的教育管理學家,如張濟正、張萍芳、陳孝彬等,他們開始從學校管理學到教育行政學逐步建構起有中國風格的教育管理“學”,形成了當時的“話語體係”。[16]這時候主要的學者都來自教育第一線,當時的管理知識相當匱乏,因此,提出的學校管理大部分觀點與學者自身多年的學校教育實踐相一致。可以說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的學校管理基本上姓“教”,這在學者的定義劃分上也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