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管理學

二、從管理的演變中透視管理概念

字體:16+-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說起來就是生產力發展的曆史,而管理思想的每一次發展又會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對管理發展史進行梳理,可以進一步總結出管理的概念,而這又對學校管理概念的界定十分重要。

(一)經驗管理形態下的管理

管理本身有著很長的前史,但卻有比較短暫的學科史,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管理現象,但數千年的管理實踐,多數都是經驗管理。工業社會之前的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關係也不健全與緊密,管理的價值並不凸顯,因此並沒有形成係統的管理思想。工業革命以後,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但是工人們大多是失地農民,其生產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要對其進行統一的培訓。同時,“企業的生產管理缺乏科學的調查和分析,沒有科學的計劃和程序,缺乏合理的、有效的工作定額。生產工人隻是憑自己的經驗,可以任意選用生產工具和操作方法。生產管理決策隻憑過去的經驗和粗略的估計。勞動高度專業化了,而標準化的生產方法和程序卻沒有製定,而且對工作的協調化、一體化以及係統化也沒有予以強調。這種憑經驗辦事的舊的傳統管理方式,嚴重地阻礙著提高勞動生產率。”[3]

在經驗形態下,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工作重點是在技術層麵,而不是管理本身,它沒有提出一個關於管理的理念,取而代之的是自身在以往經驗上的做法。任何一位“管理者”憑借經驗而形成的管理方式,在其他一些企業之中有可能不太適用。所以,尋找一種有效的、合理的,同時有一定普適性的管理方法是當時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情境下,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及其科學管理思想誕生了。

(二)科學管理意義上的管理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裏克·泰羅,由於其對管理方法及工廠的技術、產量等一係列的貢獻,開啟了科學管理的先河。泰羅之後還有一大批追隨者,如卡爾·巴思(Carl Georg Langer Barth)、亨利·甘特(Henry Laurence Gantt)、吉爾布雷思(Frank Bunker Gilbreth)夫婦、埃莫森(Harrington Emerson)、庫克(Morris Cooke)等,他們都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科學管理理論,其組成部分不僅僅是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它還包括法約爾(Henri Fayol)的管理過程理論和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的科層組織理論,這三大經典理論共同構成了“古典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