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份,北京小學“四季課程”的製定曆時一年多,老師們有一次集中研討,統一思想認識。實施過程中也有很多實際的問題,如“綜合課程分散,怎麽進行調整?”“原任課教師怎麽安排?”
李明新校長認為,這需要重點突出,將課堂“實與活”的文化推向深入,采用個性化教學——雙向選擇課程教學。李校長曾經說過,決定一所學校實力的,在初期是學校硬件,中期是老師們的素質與水平,但真正體現學校辦學價值的是一所學校豐富的課程設計,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課程體驗,走向對學生個性的關注。
課程方案大致有幾方麵內容:高年級走班,以雙向選擇課程滿足孩子們的需求。關於雙向選擇課程,我向於萍老師谘詢了一些情況:
課程設置是否偏向精英教學?於萍老師說這要看學生是否達到底線,在此基礎上,高水平的孩子缺少課程上所能夠滿足他們發展的空間。因此,一是老師選擇,主要通過半開放式的能力水平的測試,吸納一些有想法的孩子;人員之間是可以自由流動的,共30人,麵向四年級及以上學生,每周4次課,每次課50分鍾。二是學生選擇,目前因為教師資源有限,開設的是數學與英語兩門課程。這樣,解決一部分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孩子,也避免了奧數等對孩子們錯誤的引導。
雙向選擇課程與一些英才班的本質區別在於它不是選拔,而是突出適合的教育理念,即用北京小學現有的條件提供給孩子適合的教育。例如,有的孩子覺得收獲少,可以退課。如果家長不理解,要與家長談,不是孩子發展不好,而是課程不適合。我們要和家長一起找到孩子的生長點,重點讓孩子體會不同的學習方式,當孩子覺得有餘力的時候,再去選擇。
如今,很多孩子到了大學不會選擇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專業,都是由家長來幫助選的,而家長們的選擇往往又帶有功利性,諸如“這個有出路”“這個掙錢多”,對孩子們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北京小學的雙向選擇課程就是幫助孩子學會選擇。每個學期都會有學生的流動,老師會充分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還要密切地關注這些退出的孩子。空出來的這段時間還可以做什麽?還可以再加入興趣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