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學校自“自主創造性教學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開題後,老師便積極投入自主創造性的教學文化的探究中。為了打破傳統的被動式的教學狀態,學校開展了以創意帶領教學變革的活動。創意起源於人類的創造力、技能和才華;創意來源於社會,又指導著社會發展。創意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瞎想,而是具有基礎前提的。創意的前提是:(1)想象。沒有想象,是不可能有創意的。總是受到教學任務的束縛、課堂規則的壓製,是不可能有創新的。(2)充實的基礎。創意不是驚嚇,要有邏輯,思路清晰,將一個個具有靈性的教學想象連接起來。(3)創意並不是要求所有地方都出彩,那在實際上也是行不通的。隻需要出現那麽一兩個精彩的地方、博人眼球的地方就可以。因此,在設計活動時,老師們要突破常規,敢去想,敢去做。
創造力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21世紀,國家之間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之間競爭的內容主要是其創造力的高低。因此,國民創造力的高低直接關係著國家的發展。對此,黨中央與政府先後出台了許多政策。1995年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戰略;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召開,要求到2020年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些無不顯示出國家對創造能力的重視,對創造性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社會各行各業的創新性人才普遍缺乏:代表著世界創新事業的標杆的諾貝爾獎,在其100多年的曆史裏始終與我國的科技從業人員無關;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但始終處於加工、組裝的產業鏈低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我國現在對歐美國家的技術依賴程度很高,很多高端設備與技術都不得不從國外引進。為什麽我國會缺乏創新人才呢?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應試教育的壓力泯滅了兒童的好奇心、探究心,最終削弱了學生的創造力。創造性的缺失使得生活不再有新意,世界對孩子來說隻是無盡的苦惱與重複。那麽孩子的創造力從何而來?我覺得教學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改變教師固定的教學思維,轉變傳統的課堂。課堂教學思維的禁錮是創新的一大勁敵,教師需要打破被禁錮的思維。其次,教師要在教學的某些方麵做出創新的嚐試。對於教師來說,40分鍾的課堂處處體現創新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可以在教學的某個或某些環節進行嚐試。最後,教師要形成創新意識。逐漸嚐試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打開視野的過程,也是創新意識不斷生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