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校本課程開發

第二節 學校課程資源分析

字體:16+-

學習目標

會使用SWOT分析課程資源,理解學校課程資源的分析原則。

“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來的一個核心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照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科書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如今,課程資源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則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根據不同的理論依據和分類標準,課程資源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按照功能特點,可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按照空間分布,可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按照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按照存在形態,可分為物質形態課程資源和精神形態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所包含的意義範疇較寬,具有廣泛性、客觀性、多質性等特點,科學地認識課程資源,有助於課程資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從而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

“校本課程開發”所指的“校本”,實際上就是“以具體意義上的個體學校文化為本”[6]。斯基爾貝克認為,盡管選擇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會涉及科目、學習理論及對兒童的理解,但是課程目標不能僅僅從科目中推論、從學習理論中推理或從兒童的理解中感受出來。課程開發應該從考慮學校層次的環境著手,因為每一所學校都是不同的,從一所學校獲得的環境分析結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學校,隻有了解本校的環境,才能開發出適合本校環境的課程。因此,學校課程資源分析是製定課程目標之前必須完成的重要工作,客觀、全麵的課程資源分析可以使校本課程的價值定位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使課程目標更加貼近學校的具體特點與條件。

學校是把理想課程轉化為現實課程的主陣地,開設校本課程需要對學校內外情境進行全麵、細致的整體評估,為校本課程尋求多元的環境支持。具體來說,校本課程資源分析不僅包括對校內和校外多種因素的綜合評價,也需要以開放的視野探求有關課程資源研究成果分享的平台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