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的開發,讓不少學校教師課程意識增強,課程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出現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如校本課程孤立於國家課程或地方課程之外,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有哪些聯係?實際上,從官方課程到學生經驗的課程,是一個適性轉化的過程。
教育名言
數十年來課程仍被許多人包裝於科目、單元或課之中的題材,教師在課程係統中單純將自己看成是教學輸送係統中的一員而已,自認為與課程的調適和改變毫不相幹,這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阻礙因素。
——施瓦茨
課程轉化發生在多個層級。對於一個國家的課程開發與實施而言,從國家課程到地方課程,再到學校課程,逐層級的轉化,都是必要的。對於學校而言,完全而徹底地“忠實執行”很難存在。下一層級的課程決策者都需要認真研究本層級課程的現實性,探究接納上一層級課程的可行性及其相應的路線、措施與方法,包括課程要求、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資源、教學評價、技術手段等,都需要盡可能地基於上一層級課程的一般規定,創造性地做出課程決策,既落實上一層級課程變革的基本精神,又能夠充分發揮本層級課程實施的經驗,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條件,體現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充分利用。
進一步邏輯推演,即使在國家課程層麵,實際上也發生著一種課程轉化的努力。世界各國課程開發也需要遵循國際之間的協定,以滿足全球一體化、地球村村民和平共處及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訴求。這樣,從全球到各國,再到各地、各校,以及各校內部各層課程之間都發生著課程轉化,通過彼此之間的協商、對話等途徑,生成屬於自己的“課程”,即本國、本地和本校課程。同理,在學校層麵,也存在著學校內部教師領悟的課程、課堂運作的課程、學生經驗的課程和學生獲得的課程等不同麵向,彼此之間也需要轉化,生成適合並屬於“自己”的課程(見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