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實以人為本,促進有意義學習
新近頒布的教育部關於全麵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深化課程改革需要落實“以人為本”,要求充分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特點,並使個體得以充分地發展,這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種人文思想。校本課程開發注重充分尊重每一個學校的特性,有針對性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成為開發者、參與者,主體性得到發揮,每一個學生真正受益。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指向明確、內容多樣、課程設置靈活,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有利於學生潛能充分發揮,形成更多更廣泛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更好地認識學習的價值。諸如此類,都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人文意義所在。
(二)為個性化人才培養奠基
教育部關於全麵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要求全麵提高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課程改革要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世界眼光,麵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才。中小學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製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價值。它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繼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中學教育還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相銜接。我國現代學校教育製度脫胎於歐、美、日等現代工業化國家的教育體製,學校教育製度實際上也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工業經濟時代的學校教育的功能,指向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生產者和勞動者,社會也要求教育部門盡快培養掌握某種知識、技能,並能盡快地對經濟發展產生作用的通用型、標準化的人才。因此,國家注重課程開發的基礎性和統一性,對人才的質量與規格做出統一的規定,在形式上保障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以利於國家文化、價值觀的統一和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社會生活的民主化與經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社會分工愈來愈細,愈來愈單一化和專門化,它要求人在一般的全麵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專門化。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其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其他生產要素貢獻率的總和。勞動者的素質和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知識勞動者將取代產業工人。模仿、注重數量和劃一時代已經終結。培養創造力、重視質量、發展個性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因此,專業化、創造性就成為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專業化、創造性的培養目標僅僅依靠國家統一課程難以實現,個性化校本課程的作用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