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了解OECD國家學生成就與國家經濟發展、PISA結果與學校係統之間的關係,理解國家層麵、學校層麵課程開發的主要特點,掌握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員國課程開發的趨勢。
學校本位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指學校為達成教育目的或解決學校教育問題,以學校為主體,由學校成員(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人士)主導進行的課程發展過程與結果[1]。如第一章所述,校本課程開發之所以在歐美,尤其是英、美等國家受到重視,主要因為在全國課程發展方案失敗之後,這些國家體認到教師才是課程發展的關鍵,於是強調學校人員參與學校課程的經營管理的重要性[2]。高新健也認為,校本課程開發受到重視的原因可歸納為:不滿“由上而下”的控製模式並要求擴大課程自主;適應各個學校的情境和個別學生的需求;提升教育專業地位並促進教師的自我實現;追求課程的穩定性以避免課程受政治的過度幹預。[3]
以歐洲國家為主要成員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是強調經濟與國家發展關聯性的國際組織。OECD於1979年提出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看法,指出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發的課程發展過程,需要中央或地方教育當局進行權力、責任的重新分配,同時凸顯出學生之於學校課程方案的重要性[4]。從1980年起,便以一連串跨國教育研究報告,來分析學生學業成就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關聯性。OECD對於教育的倡導提出六點具體的戰略目標[5]:第一,促進終身學習並加強其與社會經濟之間的聯結關係;第二,評鑒並改良教育成果;第三,達成高質量的教學;第四,重新思考全球經濟之下的高等教育;第五,通過教育建構社會凝聚力;第六,建立教育的未來。為了了解歐美國家的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有必要先了解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教育觀點、教育研究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