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以學生為核心,圍繞三大方向進行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實現三個方向的均衡與整合,最終指向於學生個性健全發展。
1.由身邊的自然生活整合課程的內容
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動的“活”教材,隻有讓孩子走出課堂,更多地到大自然中去開展活動,去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勇於探究、勇於創新的理想素質,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比如一個學校在研究“動物與環境”這個問題時,把學生分成若幹個實驗小組,到田野中去挖蚯蚓。他們在挖的過程中,發現在潮濕的泥土中能找到大量蚯蚓。然後組織學生把蚯蚓放置在幹、濕兩堆不同的泥土中間,通過觀察蚯蚓爬動的方向,以及比較幹土與濕土中蚯蚓的數量,分析出蚯蚓最適宜的生活環境。課程內容打破年級,橫跨學科,吸納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在大自然中他們不但認識了許許多多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和規律,提出許多感興趣的問題,從而認識到大自然中蘊涵無窮的科學知識,而且他們分清了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社會職業的不同,認識了自然與社會、自然與自我的緊密聯係。學生在大自然中參與對自然科學的探究活動,經曆科學探究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自我的主體精神,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願望和潛能。
2.由身邊的社會生活整合課程的內容
社會是個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現實,也為孩子們的活動貢獻出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社會課程反映的是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當然也包括自然現象。因此,隻有把社會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在社會中學習“社會”和“自然”,才能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和自然的能力,使課本的知識變得“活”起來,在社會中得到拓寬、發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