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課程實施和開發中,應把握並遵循以下特征和基本理念:
(一)注重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即在操作活動中進行技術探究和技術學習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麵,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麵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並用的過程。
(二)以項目為載體組織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小學3~6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著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麵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三)立足學生所處的現實世界,逐步增加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技術含量
注重教育內容的生活取向,選擇那些對學生發展有意義、對未來生活有用、與科技發展趨勢有關的內容,作為核心組織來設計活動。同時勞動與技術教育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又要反映技術發展的內在機理,還要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征。小學3~6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形成的同時,應注重通過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教育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技術啟蒙。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特點,逐步增加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技術含量,充實具有現代意義的教育內容,以增強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代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