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想象故事的心理過程在很多方麵與沙盤遊戲中的心理過程很相似。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相比沙盤遊戲可能意識會更占主導地位,但也並不是絕對的。在沙盤遊戲或講故事的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是因人而異的。我在沙盤遊戲之後讓兒童講述自己想象的故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兒童有機會在被沙盤遊戲打開的深層心理水平上激活自己的語言係統。孩子們可以選擇是否講述故事。通常我會建議他們在製作沙盤結束後再講個故事,並強調不需要講傳統的童話故事。我會讓他們明白這個故事可能就像自己做的夢一樣。
有些兒童喜歡邊玩沙子、邊四處移動沙具、邊講故事,有一些則很安靜地玩沙盤,在製作完成後才開始講故事。在他們講述的時候我會手寫記錄下來。偶爾孩子們需要些鼓勵來講故事,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時間和肯定,我總是讚賞他們的故事。當有必要對故事內容進行幹預時,這種幹預會是一些非常溫和的問題,從而把它們帶回正軌。我避免問任何有導向性的問題,並堅持幹預得越少越好。大部分兒童的故事是積極的結尾,但其中有些存在著明顯的傷害,比如阿裏(Ari)沙盤12的《海龜寶寶》,阿爾達(Alda)沙盤2的《黑暗洞穴》、沙盤9的《貧窮或富有》。不過,安·卡塔娜奇(Ann Cattanach)在她有關遊戲治療的討論中有這樣的提醒,同樣適用於講故事:
……如果孩子希望停留在悲傷和痛苦中,請注意,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急切渴望著快樂的結局或令人愉悅的問題解決的到來。(1994,p.132)
德國分析心理學家漢斯·狄克曼(Hans Dieckmann,1986)指出,從童年時期開始,人類就有要麵對來自外部生活經曆和內心世界中殘忍和恐怖內容的內心需要。他強調在我們成為一個有意識的人類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麵對這些黑暗力量,學會與它們共處,接納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