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七卷)

鄉村重建和民族重建——陶行知工學團運動(1932—1937)[1]02

字體:16+-

工學團運動

在1932年的夏天,陶行知發動了他的鄉村工學結合試驗。在“關於農村工學結合的農村教育試驗的一個新的提議”中,陶行知呼籲朋友在中國農村形成孩子的工學結合和年輕人的工學結合。在陶行知新的規劃中,一個重要的發展就是他強調控製權和領導權應該被那些地方人民所掌控,那些地方人民是“用自己的雙手勞動獲得食物的真正的農民”。反映在他的新的中篇小說《古廟敲鍾錄》中的這個觀點是從在曉莊試驗中視野的一個轉變。陶行知認為這個狀況是為了“防止這個重要的事業落入壞人之手,防止它成為為了獲取自身利益的工具”。他似乎更多地關注要麽在村裏有權勢的傳統精英階層,要麽是從外部來的力量來控製這個運動。為了建立農村自治,陶行知堅持認為從外麵來的農村改革者僅僅能處於“提升,發起和建議的位置”。農村的人們發揮他們的首創精神通過“主動性,自立,自我引導”來改革他們自己的村落。為了實現那個目標,陶行知對於一個村落的工學聯合從開始到完成設計了三步走的步驟:(1)在開始階段,作為運動發起者的外部的農村改革者應該組建一個農村改革機構用來征集資金,提供人員和指導,便於指導村落裏真正的農民。(2)由村落的真正農民組成的管製委員會占據重要和領導的地位。他們利用農村改革機構的資金能夠雇傭總工程師,他承擔招募指導員的責任和工作。(3)在農村的工學聯合達到經濟獨立以後,農村改革機構(委員會)將離開再在其他村落創造新的工學聯合。[27]

1932年7月,陶行知派出4個他以前的學生去尋找合適的地方來開始這個試驗。曆經兩個月,他們沿著鐵路尋找了上海的北部和南部以及上海的城郊,但是沒有收獲。在9月9日,他們終於在臨近沿著上海和太倉公路的一個農村找到一個古老的寺廟,可以把寺廟改造為一個學校。但是這個寺廟的主人拒絕了他們,因為這個寺廟是鄰近的6個村莊的共有財產。陶行知的朋友從他們的經曆中認識到真正的原因,就是許多村民對他們這樣一群城裏來的陌生人的真實目的存在懷疑,他們這些陌生人不會說他們本地人的方言卻宣稱要為他們的孩子辦一所免費的學校。在這樣一種情形下,他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找個地方住下來,然後試著贏得村民的理解和信任。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一個農民,他願意租給他們一個兩間屋子的房子。這樣一群城裏人來到這裏要辦一所學校的消息很快就在臨近的村莊傳播開來。第二天他們在去城鎮市場的路上,有個種蔬菜的農民就接近他們,然後告訴他們,他有一個很大而且幾乎是全新的房子可以出租,就在鄰近的孟家莫橋村。那是一個有12個房間的很大的房子,包括一個廚房,一個院子和一個蔬菜園地。後來證實這個農民的三個兒子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尤其是最後一個孩子死在他們家已經移到新房子半年後。因此這個農民認為這個房子的風水不好,他們已經搬到他們以前的房子裏了。而對於陶行知和他的朋友來說,把總部設在這個場地是很理想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