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產勞動實踐
由上述可知,工學團是非常重視維持人民大眾生活基礎的生產勞動的。這是因為在中國生產勞動是維持自己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活動。即使是在以前的教科書中,也非常重視生產勞動,因為生產力具有維持自己生計的重要性,所以設立學科。
實際上,兒童在日常的午後直接參加工學團設立的工廠或者農場的生產勞動,更能積極參加家庭裏的勞動。通過勞動取得的收入可以用來維持日常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費用。例如,總團部設立的木工廠、襪子工廠、藤工廠招收專門的技工,在技工的指導下,兒童很容易就能製作桌子、椅子等,製作科學和實際生活交流所需要的試驗器具和簡單的教具,還能生產玩具和現實生活所需要的必要的工具等。在生物老師的指導下,兒童對學習蔬菜栽培和養兔、養蜂等進行實地學習[237]。
綜上所述,生產勞動是為了生活的基礎,創造新的精神價值的行為。在重視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生活中的生產勞動的意義。
三、集團生活實踐
工學團的集體生活是重視“自立和幫助他人獨立,成長和幫助他人成長”[238]的。原來工學團是兒童自覺組織為主體或者是與人民大眾構成新的共同體,以便進行社會改造。
這種特點的實踐起於1935年春的“山海工學團”。總團部周邊的五個兒童工學團的聯合體是根據兒童自身的特點進行管理和運營[239]。會員為6歲以上16歲以下的隸屬各個工學團的團員。會員大會為最高決議機關,每個學期會進行預算的審查,執行委員會報告的審查,辭職報告的審理等。日常的管理機關執行委員會是由各個工學團推薦的2名代表組成的,互相選擇出正副委員長、裁判長、書記、會計各1名和各工學團的紀律委員各1名。主要的任務有:計劃一年的預算的提案,所有活動的總結,輔助團主任的招聘和以主任提議為基礎的輔助員的招聘,上訴案件的處理,組織會員大會的舉行和報告等。還包括根據會員間設立的規定,對違規者的除名,對不努力上進或打架者進行懲罰——罰他們在被日本侵略的中國東北地圖麵前反省。還設立了執行委員會以及執行委員會的罷免製度。執行委員會還設立了經濟補助團、學術補助團,按照委員會的指示來幫助兒童和同學團的問題。學術補助團以陶行知為主任,由各學科的指導員組成[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