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龍濟,1953年出生於韓國首爾,首爾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係教授,教育行政研修院院長,教育學係教育學專業主任,曆史研究所研究員,韓國教育史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論文《鄭介清的教育活動和教育論:16世紀鄉校(韓國高麗及朝鮮時期設在農村的公立學校)輔導員案例研究》和《韓國大學發展軌跡中出現的美國大學——首爾大學的情況》;專著《朝鮮後期教育改革論研究》《近代韓國小學教育研究》和《基督教人員收納和韓國近代教育》。
本書選取了禹龍濟的《陶行知和吳天錫的教育思想比較》一文。
在《陶行知和吳天錫的教育思想比較》一文中,禹龍濟對陶行知和吳天錫的教育思想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和比較。在文中,禹龍濟指出,盡管陶行知和吳天錫都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並師從於學風很接近的兩位導師,他們的教育思想都深深地受到杜威的影響,兩人的教育理念也有一些共同點,但是由於各自祖國的現實狀況的差異,兩人各自的教育思想側重點還是很有區別的。
陶行知的側重點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麵的主張,反映了他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教育理論的努力。吳天錫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是最能代表吳天錫教育思想的詞語。
在文中,禹龍濟還對陶行知和吳天錫的教育思想背景進行了比較。陶行知非常關心中國的平民教育和農村教育,並通過這樣的形式產生了生活教育理論。他在當時中國的曆史現狀和自己的理想及世界觀的基礎上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中國的傳統哲學、美國留學過程中受影響的杜威的理論融合起來確立了獨特的生活教育理論。而吳天錫主要在政府內活動,所以他的思想主要受當時韓國的政治和社會現實的影響。他一生致力於在韓國落實民主主義和民主教育。其教育思想的側重點之所以不同於陶行知,這同當時韓國的社會有很密切的關係,因為當時的韓國社會離“民主”的原理有極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