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六卷)

陶行知和吳天錫的教育思想比較[1]

字體:16+-

緒論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國的著名的教育學者、思想家,他曾經在美國留學後回到中國,後來為了教育事業獻身,從而致力於改變中國教育中的一些矛盾。在韓國吳天錫(大號天園,1901—1987年)可以稱得上是和陶行知相媲美的教育家。吳天錫也曾經在美國留學,然後回到韓國展開了一係列的教育活動。他和陶行知一樣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他的博士生導師是杜威(J.Dewey)的接班人克伯屈(W.Kilpatrick)教授,所以他的思想當中受杜威的影響最深。他們兩人的導師的學風很接近,所以基本上他們的思想中共同點比較多。但是當他們回到各自的祖國之後開展的教育活動則有所區別。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為主展開教育活動,而吳天錫則以“民主教育”為主展開教育活動。雖然他們兩人的思想中基本上涵蓋了生活教育和民主教育,但各自的側重點不一。

產生此種差異是因為各自祖國現實中的差異所造成。他們都不能忽視本國的在苦痛中煎熬的民眾的現實,所以要努力克服這樣的狀況。那麽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他們究竟要克服的是什麽,和怎麽克服這些矛盾。本論文簡單地介紹吳天錫的生涯和教育思想,然後簡單地比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從而審查當時的中國和韓國的教育現實,分析他們究竟要解決的部分是什麽。

但在本研究中,對於陶行知的研究內容大多不是來自中國的資料而是依據在韓國對於陶行知研究的資料而進行研究的。

一、吳天錫的生涯

吳天錫出生於1901年。他的父親是牧師,所以隨著父親的上任搬來搬去。他到首爾的3年後又搬到日本東京,然後在日本青山學院中學部入學。1919年畢業以後直接回到國家,然後在仁川永化女子學校當老師,這是他開始跟教育的第一次的緣分。1921年他得到獎學金開始了在美國的留學生活,他在康奈爾大學讀了學士學位,1927年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193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論文的主題是“作為民族通話手段的教育:日本對韓國的教育政策研究(Education as An Instrument of National Assimilation:A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Policy of Japan in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