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保爾·孟祿(Paul Monroe,1869—1947年)是20世紀美國的教育家、名著《教育百科辭典》(Cyclopedia of Education,5Vols.,1910—1913)的主編,也是對比較教育的學術水準的提高做出了貢獻的偉大學者。不過尚有一點鮮為人知,那就是他同杜威一起,同解放前的中國教育界結下了不解之緣,對中國教育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直至今日中國的教育界仍然受到美國的巨大影響,其原因之一,應當說就是通過孟祿等人的努力所積累的始於新中國成立前的漫長的教育交流傳統或遺產。
本文圍繞孟祿與解放前中國教育界的關聯,尤其是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教育·研究活動、國際研究所的創設運營、20世紀20年代初在中國所做的周密調查·講演活動,以及他作為核心人物在以爾後的義和團賠款為基礎的對華文化事業中的一些活動,作一概要介紹,並就孟祿的中國教育研究及其在華活動在解放前的中美兩國間的教育交流過程中處於何等地位、該活動在他的比較教育研究中又具有何等意義等,試做初步的探討。
一、孟祿的學校調查與《孟祿的中國教育討論》
孟祿的學校調查
孟祿是在1913年率領基督教傳教會人員訪華,開始同中國教育界結緣的。其時,盡管逗留時間短促,但考察了若幹學校,在江蘇省教育學會做講演,對中國的近代教育的模式表現了強烈的關注。
1921年9月,孟祿再度訪華。其時約有5個月逗留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學校調查。然後在北京舉辦了盛大的教育討論會,報告調查結果。這是眾所周知的。
孟祿的學校調查,從1921年9月24日至同年12月7日止,曆時2個多月。足跡遍及北京、保定、太原、開封、南京、無錫、上海、杭州、南通、福州、廈門、廣東、濟南、曲阜 、天津、奉天9省16市。在孟祿來華之前,範源廉等人組織“實際教育調查社”,旨在使學校調查得以順利進行。在這個調查中,王文培、陶行知、許崇慶、淩冰以及湯茂如、王卓然等過去孟祿的弟子們決定分地區各自承擔任務,與孟祿同行。所考察的教育設施,從幼兒園至中小學、大學、私塾乃至教育行政機關,達150處。所至之處均用問卷法做過周密的事前調查。孟祿還應被訪單位的要求在各地精力充沛地做講演、座談、討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