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六卷)

陶行知是屬於全世界的[1]

字體:16+-

踏著秋草叢生的小路,

來到夕陽招搖的偉人的墳墓。

您——黎明倒下去的人啊,

請接受我奉獻的一束花朵!

野花爛漫,覆蓋著墓地,

林園深處一片靜寂。

日落西山,暮色正濃……

人們在黃昏的層林中肅立,

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

這是我來曉莊瞻仰陶行知先生墓時寫下的一首詩,表達我對陶先生的無限敬仰和懷念。

我曾先後兩次來曉莊訪問,第一次是1957年,第二次是1979年,現在(1981年12月)已經是第三次了。這次我是應中國教育學會邀請,專程來華考察陶行知研究工作的。

陶行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屬於全世界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那時我作為一個日本士兵,正在中國的洞庭湖南部嶽陽縣。戰爭結束了,我們放下了武器。不久,等我到了漢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街頭書店發現了陶行知主辦的《民主》星期刊。紙張不好,但內容很吸引人。這是我第一次讀到陶行知的文章。以後我開始找陶行知的詩歌、文章來讀,對陶先生的思想越來越了解,對他的人格和精神也越來越欽佩。當時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我曾經是一個日本的士兵,停戰回國後應該做些什麽工作呢?怎樣才能為建設和平民主的新日本、為日中友好做些努力呢?我覺得,把陶行知介紹給日本,讓日本也搞和平民主教育,這一定會有利於日本和平民主新道路的。我相信這一點,所以我決心堅持從事研究陶行知的工作。

我從事研究陶行知三十多年,我體會最深的,一是陶先生人格的偉大,二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卓越。我是一個日本知識分子,戰爭曾使我陷入苦悶彷徨之中,不知道該怎樣生活,該走怎樣的道路。這時,陶先生的一生啟示了我,教育了我。陶先生始終置名利地位於不顧,到勞苦大眾之中去,一心為工農服務。他為大眾辦教育,為大眾寫文章、寫詩歌,為大眾爭民主、爭自由,最後獻出了寶貴生命。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就應該這樣生活,應該走這樣一條道路。我從陶先生身上受到了鼓舞,明確了人生的真諦。陶行知不僅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榜樣,也是各國知識分子的模範,我們都應該學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