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六卷)

市川博

字體:16+-

市川博,1937年出生,中國現代教育史專家。1961年,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專業,1965年,在東京教育大學大學院就讀博士,中途退學。從1961年起,先後在大阪府立大學、東京教育大學、橫浜國立大學任教,最後進入帝京大學任教授。市川博擔任過日本社會科教育學會副會長、日本教師教育學會常任理事、日本課程學會常任理事等,主要從事以社會科教育為主的教學論和課程論的研究。

市川博研究成果顯著,出版了大量的作品,其主要著作有:《為孩子所著迷——現今教師的感性研究》(teraink 出版社,2001年)、《以解決問題為學習目的的教學及評價》(黎明書房,2003年)、《現代社會中學習的存在形式——〈真正的學習能力〉的真正存在形式》(日本教育方法學會,2004年)、《真正的學習能力和指導方法的探究》(圖書文化,2006年,沈曉敏主譯)、《社會科的使命與魅力——日本社會科教育文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市川博對於教師教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具有豐富的培養和培訓教師的經驗。《中國實用主義者的自我批評》一文,選自市川博與齋藤秋男合著的《中國教育史》(講談社,1975年)。他在該書“特殊研究一——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導入期的公民教育觀”中撰有“中國實用主義者的自我批判”一節,專門探討了胡適、陶行知和舒新城三人的教育思想和實踐。作者認為胡適拋棄了初期對儒教的激烈批判,給傳統思想披上了近代的外衣,終究成為向封建勢力妥協的擁護者,而陶行知努力宣傳杜威的思想,並推崇平民教育,是20世紀20年代“新教育運動有力的推進者”。與胡適和陶行知提出的將杜威等人的兒童中心主義作為最新的教育理論來接納之主張相比,舒新城的主張則更具有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