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的著名教育家,畢生從事教育工作,為開辟中國勞動人民的新教育道路,艱苦探索,大膽實踐,三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可貴的貢獻。陶行知生活的時代是中國革命激變的時代,是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隨著時代的脈搏而不斷地進步,隨著革命的需要而不斷地發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起來說是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論點綜合起來而形成一個理論體係的。人們通常把它叫作“生活教育”體係。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中國從1898年起“廢科舉”“興學校”,開始模仿日本,後來引進美國學製,1922年起建立“六·三·三· 四製”新學製。在學校改革的同時,引進外國新教育方法,推行新教育運動。一些教育家提倡“教育以生活為中心”,但在當時的學校教育中,仍舊以誦讀書本為主,脫離實際生活。陶行知1927年在《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以生活為中心’,這句話已經成為今日學校裏的口頭禪但是細考實際,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關”,“不過把‘老八股’,變成‘洋八股’,罷了。‘老八股’,與民生活無關,‘洋八股’,依然與民眾生活無關”。
陶行知認為:“人的生活,必須有相當工具,才能表現出來。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現,工具優美,才有優美的表現,工具偉大,才有偉大的表現”,“文字與書本隻是人生工具之一種,‘老八股’,與‘洋八股’,教育拿它當作人生唯一工具看待,把整個的生活都從這個小孔裏表現出來,豈不要把生活剝削得皮黃骨瘦嗎?”但他並不完全否定文字與書本在教育中的作用。他說:“文字、書本,倘能用的得當,還不失為人生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