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陶行知傳略

字體:16+-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畢生從事教育工作,為開辟中國勞動人民的新教育道路,艱苦探索,大膽實踐,三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可貴的努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陶行知先生響應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積極參加抗日救亡行列,在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的激烈鬥爭中,他奮不顧身,參加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年是陶先生誕生九十周年,謹以這篇傳略作為紀念。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1891年10月18日農曆九月十六日出生於安徽省歙縣西鄉黃潭源村。父親陶槐卿,號任潮,曾在休寧縣萬安鎮經營一家醬園店,後來醬園店關閉,回家務農,母親是農家婦女,父母生了二男二女,長子和長女早年夭折,隻留下二男文浚和小女文渼。陶文浚六歲時,由父親教他識字,後來進私塾經館讀了一些《四書》《五經》。他在幼年聰明驚人,能在三刻鍾內熟讀背誦《左傳》四十三行,因此父親對他懷著很大的希望,讓他繼續讀書。1906年,他在15歲時到歙縣城內進入耶穌堂內地會辦的徽州崇一學堂接受西方的現代教育。他學習努力,英文和數學取得優異成績,1909年提前畢業。

陶文浚畢業後,1909年秋季,又到杭州考取了廣濟醫學堂。這是一所耶穌教會辦的學校,隻有信奉基督教的學生才可以享受免費見習的待遇。陶文浚家境貧困,麵臨了難題,要麽接受“洗禮” 繼續見習,要麽輟學離校。1910年春季陶文浚憤慨地輟學離校,到蘇州去找他表兄求助,過了半年的貧困生活。後來得到母校崇一學堂校長英國人唐俊賢的資助,1910年秋季考取南京金陵大學文學科,繼續學業。

陶文浚在金陵大學學習成績優異。在課外,創辦《金陵光》學報,組織愛國演說會,舉辦愛國捐。在課內課外,鑽研社會和人生的各種問題。年輕的陶文浚對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的學說,發生了興趣,並且深入他的思想,後來因此而改名為“知行”。1914年,陶文浚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金陵大學,同年,他的全家從歙縣移居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