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我終身服膺的偉大教育家,自幼就為他創辦曉莊師範,提倡小先生運動,組織工學團等創舉所吸引,1946年進入金陵大學,知道他是著名的前輩學長,更增加了幾分親近與景仰。因此,當金大電教科製作有關武訓的教學幻燈片時,我還在牆報上發表《陶行知與武訓》時評。認為根據社會變革的迫切需要,更應該宣揚陶行知的思想與實踐。
1949年新中國誕生後,我服從組織分配到華中師範學院工作,本應更加努力學習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卻不料領導偏偏要我們學習凱洛夫的教育學。《武訓傳》電影橫遭批判以後,杜威與胡適師生倆連同陶行知都成為應該揚棄的“資產階級貨色”。盡管學校經常提倡的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理論聯係實際、學校麵向社會等等,都使我們聯想到陶行知早已論述過的那些更為精粹確切的話語。
直到“**”結束以後,華中師院的前任領導才得以在困難重重的條件下,組織教育係教師編輯出版了首部《陶行知全集》,並著手加強陶行知研究。但是由於當時我在忙於“把世界的辛亥革命研究引進中國,把中國的辛亥革命研究引向世界”,仍然顧不上研究陶行知。
1984年擔任華師校長以後,教育部出於協調全國各地陶行知研究的工作需要,特地安排我參與這個重大項目,我這才趕緊把“陶研”提上自己的工作日程,並且與已故的唐文權老師密切合作,共同撰寫《平凡的神聖——陶行知》這本比較詳盡的學術性傳記。我很珍惜這個難得機遇,因為它不僅擴大了自己的研究視野,還結識了幾代忠誠執著的陶行知研究者,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寶貴的東西,特別是老一輩的陶研先輩,如方明、張健、胡曉風等。他們很多就是當年行知教育的對象,親自領受過陶公的淋浴教誨;又是陶行知沐浴教育事業的繼承者與弘揚者,終生為推廣與發展陶行知的理論與實踐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後輩學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