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三卷)

《對峙與融合:20世紀的教育改革》(節選)[1]

字體:16+-

第二節 道德理想主義的傳統——中國

外國評論家認為,近代以來,中國出現了兩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家,一位是陶行知,一位是毛澤東。

陶行知對中國的舊教育深惡痛絕。他畢生所致力於的也就是改造中國的舊教育,探索中國的新教育。

早在讀大學的時候,陶行知就認定,中國誤就誤在偽教育造就的偽君子身上:“天下非真小人之為患,偽君子之為患耳。真小人,人得而知之,人得而避之,並得而去之。偽君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而處心積慮,設阱伏機,則桀紂也……綜天下而論,偽君子惟吾國為最多;統古今而論,偽君子惟今世為最盛。吾國之貧,貧於此也;吾國之弱,弱於此也;吾國多外患,患於此也;吾國多內亂,亂於此也。”[2]後來,他進而把偽君子引申為“偽知識階級”,認為偽知識階級是特殊權勢階層,其總代表是皇帝,為了他們的特殊利益,通過“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迷惑,故意把人引向歧途。[3]

問題的症結在教育,問題的出路也在教育,“我們現在處於二十世紀新世界之中,應該造成一個新國家,這新國家就是富而強的共和國。怎樣能夠造成這新國家呢?固然要有好的領袖去引導平民,使他們富,使他們強,使他們和衷共濟;但是雖有好的領袖,而一般平民不曉得哪個領袖是好的,哪個領袖是不好的,也是枉然。所以現在所需要的,是一種新的國民教育,拿來引導他們,造就他們,使他們曉得怎樣才能做成一個共和的國民,適合於現在的世界。”[4]他堅信可以通過改造教育改造社會、改造人心。教育的罪過在於使人成偽,教育的真諦則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不僅教人如此,做人也是如此,“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他所開展的教育改革運動中,從曉莊師範到山海工學團,再到重慶育才學校,他始終堅持學習與做人的統一,堅持知識教育與人格教育的統一。陶行知把它概括為“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教學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訓,我們學校的基礎就是立在這五個字上,再也沒有一件事比明了這五個字還重要了……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