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談起生活教育的時候,往往關注的是其當代價值;而談起其當代價值時,又往往將它與教育改革聯係起來,談它對教育改革的指導意義等等,對到底什麽是生活教育,為什麽要實行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何以會有價值,其價值究竟何在等問題,反倒缺乏更深入的思考。本文擬從教育救國和公民教育的視角來探討生活教育及其本質並以此就教於方家。
一、教育何以能夠救國
20世紀上半葉,各種救國思潮風生水起,成千上萬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紛紛投入到挽救民族命運的時代風潮之中,一時之間,科學救國、實業救國、文化救國、革命救國、教育救國、道德救國等等救國思潮鵲起於中華大地。遍及全國的大眾教育運動——先是20年代廣泛興起的旨在除文盲做新人的平民教育運動,繼而是20~30年代興起的旨在改造鄉村社會的鄉村教育運動(鄉村教育實質上是平民教育的繼續和深化)——便是各種救國思潮中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據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的統計,到1934年,全國從事鄉村教育和運動的團體和機構即達600多個,在各地設立的實驗區即有1000餘處。而與這場持續20多年的教育運動相伴的,是一係列燦若星辰、彪炳史冊的民族精英。蔡元培、張伯苓、陶行知、黃炎培、晏陽初、梁漱溟、俞慶棠、雷沛鴻、王拱璧、餘家菊等等,則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在內戰頻仍、外敵入侵、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的亂世,是什麽力量讓他們自願放棄高官厚祿和優越的生活而從歐美等國獻身於災難深重、前途未卜的中華大地?在既無政府主導又無得到任何名利的可能反倒會搭上性命和給其整個家庭帶來災難的前提下,是什麽原因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運動中去的?我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