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畢生崇尚創造,畢生創造不輟的教育家。他在創造教育方麵,作了十分可貴的實踐與探索,提出了精深獨到的創造教育思想。這對於我們今天實施科教興國,實現21世紀教育的全麵振興,是富有啟迪意義的。
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形成
何謂創造教育?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回答什麽是創造。陶行知認為,創造就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個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謂創造教育,即是培養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獨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由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言“惡是枯幹”的話,引申出他對於創造教育的獨到看法。他說:“汗幹了,血幹了,熱情幹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於創造。隻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2]如何才能保證不“枯幹”呢? 這就要求教育過程中的“行動”和“思想”兩大要素不可或缺。陶行知曾形象地說:“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要有孫子,非先有老子不可”。所以,陶行知創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腦統一起來,培養學生“獨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這就是他所言之“手和腦在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的意思。
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在大量實踐基礎上,使中西方創造教育思想珠聯璧合的結果。他深入考察了人類科學技術史,總結了古今中外科學發明發現的曆史經驗教訓,熔中國傳統文化中弘揚創造精神的內容與西方智慧於一爐,形成了既有別於中國傳統,又有別於西方情形的帶有中國特色的創造教育思想。早在“五四”時期,陶行知就注意到創造教育問題。他認為實施創造教育,教育家和校長是關鍵。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提出,教育家和校長應該首先是一個創造型的人才,應該“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在他看來,要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在教育界任事的人”,“須膽量放大,將試驗精神向那未發明的新理貫射過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礙,不怕失敗,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地發現出來。”後來,他在所創辦的育才學校中,要求教師們“要有愛迪生母親那樣了解兒童及幫助兒童從事特殊教育的修養”。他自己創辦的一係列學校,都是為了探索未發明的新理,開拓未開化的邊疆,都帶有創造的性質。創造是陶行知的精神支柱,在艱難困苦中,創造給他帶來了無窮樂趣。他在給夫人吳樹琴的一封信中說:“崇拜自己的事業,要把事業做得美而得到其中的樂趣,即是真正的報酬。我是崇拜自己的創造,故能樂以忘憂。”[3]創造是他人生最高理想,行於茲,立於茲,顛沛流離必於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