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師範教育思想,在他的整個教育思想體係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倒不是因為陶先生創辦的曉莊師範馳名中外,影響較大,而在於他的師範教育思想本身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上來看,都有著鮮明的特色,相對地說,較之他的其他方麵的一些思想顯得更加全麵,更加成熟,而且同樣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許多東西至今對於我們的師範教育仍然有著特別明顯、特別可貴的借鑒意義。鑒於陶先生的師範教育思想相當豐富,我們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因此不可能全麵論述,隻能就幾個方麵的問題略加論及,充其量是這個研究領域的“入門”而已。
陶行知認為“師範教育可以興邦,也可以促國之亡”,這在認識上是一個重大的飛躍
陶行知的師範教育思想形成比較早。他的有關師範教育的著作,大都寫於1930年以前;他的主要的師範教育實踐,也同樣在這個期間的所謂“曉莊時代”。盡管陶行知的師範教育實踐和師範教育理論的提出都在早期,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師範教育思想的全麵和成熟。我們知道,中國師範教育製度的建立比較遲,符合“現代意義”上的師範教育,大體上始於20世紀的開端,也就是說,距離陶行知師範教育思想的形成還不到三十年。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陶行知的師範教育思想就如此豐富、全麵和成熟,不能不被認為是難能可貴的。僅對師範教育的認識來說,在中國師範教育製度建立的初期,諸如梁啟超、黃遵憲這些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家、教育家,就把教育看成基礎教育的根本,梁啟超則認為“師範教育是群學之基”。他們這樣認識師範教育的作用盡管也都比較先進,且有一定的代表性,但都未超出教育本身的範圍,而到了陶行知則不同了。陶先生不僅看到了師範教育對發展教育事業本身的作用,而且進一步指出:“師範教育可以興邦,也可以促國之亡”[2],把對師範教育的認識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即把它同民族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這在認識上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