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二卷)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節選)[1]

字體:16+-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創建十餘年來,先後有22個省市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群眾性學習、借鑒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蓬勃展開,並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果,生動地展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強大生命力。因此,也將進一步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現代價值的任務,提到理論研究的日程上。

如何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代價值?對此,我們試圖做出如下的回答:它的現代價值是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我國現代教育進程中曾經做出的曆史貢獻,以及它在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中所發揮的現實作用。在闡述這些內容的基礎上,我們也對陶行知教育思想將在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未來發展中,可能發揮的作用,進行了淺近的預測。我們雖然隻窺視到陶行知教育思想前瞻性之一斑,但已經為之深受震撼。

應當怎樣正確判斷陶行知在我國現代教育進程中的曆史貢獻及其現實意義呢?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史界多將1919年至1949年期間的教育,稱為現代教育。最初,這隻是從教育從屬於政治變革的角度做出的判定,隨著學術界對世界現代化及其現代教育認識的深入,為我們研究中國的現代教育,提供了新的視野:現代化是“世界範圍內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移過程中發生的深刻變化,是人類社會的整體進化過程,現代教育則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新近出版的《外國現代教育史》,明確界定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年的歐美國家的“教育革新運動”,為“標誌現代教育的開端”。充當西方現代教育開端時期“主帥”的,則是美國教育家、哲學家杜威。唯其是開端,必有不完善之處,這就不難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存在諸多的局限。但是,正是他首先發現並提出了現代教育的“實質問題”,因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現代教育的進程,直至今日。我國發端於五四運動時期的“新教育”運動,標誌著我國現代教育的開始,同樣是我國“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移的深刻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在世界現代教育思潮的催動下發生的。我國的現代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區別在於,這種變化既受到西方現代教育思潮的啟蒙,又受著帝國主義入侵的嚴酷摧殘和封建勢力的重壓。特殊的國情,致使我國現代教育被迫承擔著借鑒西方現代教育理論,和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發展現代教育之路的雙重任務。陶行知正是在我國現代教育發端之時登上了中國文化教育的曆史舞台,並幾乎與之相始終。他對引進西方現代教育的先進思想和探索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路徑,都做出了獨特而傑出的貢獻,從而奠定了作為中國現代教育當之無愧的、先驅者的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