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近代中國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教育家。他在短暫的55年歲月中,為中國近代教育的普及、民主思想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散見於國內外各類報刊。1982年,為了能夠係統地研究陶行知,華中師範學院(現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和湖南教育出版社合作,開始編訂《陶行知全集》(簡稱湘版《全集》),並於1985年出版了六卷本。隨著湘版《全集》的出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陸續收到了陶研工作者、陶行知生前好友、學生等群體的寶貴建議,要求在湘版基礎上,重新編訂一本更為完備的《全集》,後終於在1991年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十卷本《陶行知全集》(簡稱川版《全集》)。2005年,在原版的基礎上,增加了補遺兩卷,形成了現今的《陶行知全集》十二卷本(以下簡稱《全集》,即本文考訂的對象)。可以說,這八百萬字的浩大工程必將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早在1991年十卷本出版之時,陶行知的學生,前安徽省委書記、國務委員,時任中顧委常委的張勁夫同誌就曾撰文表示“新版《陶行知全集》的出版,必將永育後人,光照千秋!”[2]
相比較湘、川兩版《陶行知全集》,2005年川版收錄內容廣,發行量大,影響也更大。考慮到今後一段時間內兩版《陶行知全集》均無再版的可能性,兼之當前參考文獻均需最新版本書籍的要求,2005年川版《全集》將會成為陶行知研究的權威引文來源,因此,確保其真實可靠亦成為每一個陶研工作者關心的問題。近年來,筆者遵業師之囑編撰《陶行知年譜長編》,2005年川版《全集》成為筆者編撰資料的重要來源。在編撰過程中,筆者發現《全集》中存在的一些訛誤並隨手記下,現今舉出數例以作考訂,以為陶研工作的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