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二卷)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征[1]

字體:16+-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可以用生活教育來概括。那麽,生活教育的特征是什麽呢?

陶行知在為生活教育運動十二周年所寫的《告生活教育社同誌書》中指出:在這十二年裏他做了三件還沒有做完的事,一是反洋化教育,二是反傳統教育,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建立爭取自由平等的教育理論與方法。他認為,“反洋化教育並不是反對外來的知識”,而是反對盲目的“儀型他國”;“反傳統教育也不是反對固有的優點”,而是反對一味地“沿襲陳法”[2]。他站在民族、民主的立場上,所要創造的是符合民族和人民需要的獨創的民族民主教育體係。而構成這一體係的基本方針就是:“民主的、大眾的、科學的、創造的方針”[3]。這個方針是同帝國主義的奴化教育、封建主義的傳統教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黨化教育針鋒相對的。

生活教育思想貫穿著教育與民族解放鬥爭相聯係的基本精神。他說:“在我們看來,現在的民族解放鬥爭是革命的行動,我們以一個民眾學術團體,對於團結抗戰建國,是用了全副精神參加,不敢有絲毫的懈怠。”[4]要使生活教育運動緊密結合抗日戰爭的實際,為實現民族解放和人民大眾的政治而鬥爭。他認為,“在本質方麵看,文化工作是反映著人類經濟政治的思想。”“大眾是文化的創造者。最初連語言文字都是從勞動中產生出來的。”[5]因此,文化教育不能隻為少數人所占有,而應該從少數人手裏解放出來,歸還於文化的創造者。但是,如何實現呢?他寫道:“我承認大眾文化的普及要等到整個政治變成大眾的政治。”同時,他還反對“為文化而文化”的思想,強調文化教育要服務於政治經濟,“文化脫離了政治經濟便成了不可思議的事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