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二卷)

思想的底色[1]——陶行知《金陵光》文獻考論

字體:16+-

一、陶行知《金陵光》文獻考

1909年,清宣統元年12 月,南京匯文書院(英文名:Nanking University) 的大學學生社團選拔的學生編輯委員會,創辦了一份英文雜誌TheNanking University Magazine ,該刊前3 卷為英文。1910 年,匯文書院與宏育書院合並,稱為金陵大學,英文名為University of Nanking,雜誌亦改名為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 。民國16 年11 月停刊,民國19 年春季續刊1 期,然後再也沒有出版。該刊初為月刊,後改為雙月刊,先後共出版了71 期。陶行知於1909 年入匯文書院,1914年畢業於合並後的金陵大學,他大學時代的文章大多發表在該刊4- 6 卷。前6 卷的基本情況如下:1 卷1-8 期,1909-1910;2 卷1-6 期,1911;3卷1-8 期,1912;4 卷1-8 期,1913年;5 卷1-8期,1914年;6卷1- 12 期,1914- 1915。《金陵光》創辦於第4 卷第1 期[2]。

《金陵光》是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 的一個刊中刊,4 卷1 期的英文“社論”明確指出:經過顧問委員會的批準,從本期開始,為弘揚大學精神,展現學生的進步,傳播西方科學與學術,介紹民族文學與哲學,特別增加中文部分作為整個雜誌的補充。大學雜誌的中文部分命名為《金陵光》(The Nanking Light ) 。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光可以消除萬物的陰暗之麵,驅散國人的迷信、無知、荒唐、邪惡,光也比喻大學進步的速率[3]。這段英文社論的精神顯然來自陶行知在同期發表的“《金陵光》出版宣言”、“增刊中文報之緣起”。陶行知指出,“學報奚以光名乎? ”[4]因為“光所以別天地萬物之行,報所以彰學生學校之跡”[5]。“吾願以光流行之速率,為吾同學進步之速率;複以同學進步之速率,而為金陵大學進步之速率。”[6]“光由熱生,熱隨光至,光意味著熱力、熱忱,可以振作悲觀厭世的學子。《金陵光》也如船工的塔燈,為迷途者照亮前進的方向。”[7]他希望《金陵光》像X 光,“察其肺腑,燭其心肝,病原既得,而後可施針砭也。”[8]對於The university of Nanking Magazine 增加中文部分的目的,陶行知指出:一是“推廣規模”[9],介紹學校學生的進步,“以宣導其磅礴,記載其成績,而鼓舞其精神哉”[10]。二是“保存國粹”[11],他認為“腐儒鄙棄西學,固屬偏見;而新進蔑視國文,尤為忘本”[12]。增刊中文部分,就是用來“磨煉作國文之才,而喚起愛國文之心。能作能愛後可言保存;能保能存而後可言光明”[13]。三是“灌輸學術”,“凡關於學校、學生,足為吾輩學子研究之助,本報即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