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國創造教育的開拓者。他在反對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的鬥爭中,在根據中國國情創建新教育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係統的、獨具特色的創造教育思想,為中國教育理論寶庫做出了獨特貢獻。認真研究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有助於深刻理解江澤民總書記關於“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的重要指示,深化教育改革。
一、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有一個形成發展過程,現在看來,大體經曆了以下兩個階段:(一)1917-1933 年,是提出和萌芽階段。這個階段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主要以試驗教育的形式出現;(二)1933-1946 年,是形成和發展階段。這時陶行知不僅全麵係統地提出了創造教育思想,而且隨著教育實踐的深入而不斷豐富發展。
改革和創新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早在五四時期,陶行知就猛烈地抨擊“沿襲陳法”的傳統教育和“儀型他國”的洋化教育,主張以新教育取代舊教育,並明確提出“去舊之方”、“革而新之”的根本辦法是試驗。因而在這個時期,他大力提倡試驗教育,先後發表了《 試驗主義之教育方法》、《 試驗主義與新教育》、《 試驗教育的實施》、《 第一流的教育家》等文章。概而言之,陶行知倡導的試驗教育主要有以下內容:首先,重視創新對於國家命運的重要。他斷言:“非試驗的教育方法,不足以達救國之目的也。”[2] 其次,強調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他說:“會試驗的教育家和會試驗的國民都是試驗教育所要養成的”[3]。這裏的“試驗”即是創造之意。所以,他指出:“在教育界,有膽量創造的人,即是創造的教育家”,這是“第一流的人物”,他們“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的精神”。[4]最後,注重創新發明能力的培養。他認為“發明能力之如何”是新教育與舊教育的區別所在,提出試驗教育應從四個方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發明能力:(一)“提倡試驗的心理學”,反對偏重書本知識、偏重主觀研究、沒有發明的心理教育。(二)主張“設立試驗的學校”,反對按著一定的格式、規定的目的方法的學校教育。(三)主張“注重應用統計法”的教育原理,反對定於一人私見、定於一事偶然的教育原則。(四)主張“注重試驗的教學法”,側重培養學生獨立思想的能力。[5]由上可見,盡管陶行知這時還沒有明確提出創造教育的概念,但是他的試驗教育重視創新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強調創造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顯然已經包含著創造教育的核心內容。陶行知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提出這樣的見解的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當時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