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對象
選取石家莊市某小學203名五年級兒童、168名六年級兒童為被試。被試平均年齡為10.89歲(SD=0.75),其中男生180名,女生191名。被試篩選與分組同第四章。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第一,量表法。采用量表法收集兒童在與父母進行學業溝通時感受到的認知和情緒壓力。編製並施測親子學業溝通中的認知與情緒壓力量表用以考察親子溝通帶給兒童的認知壓力和情緒壓力。該量表的認知部分是根據Stevenson(1998)關於課堂中認知壓力量表的思路重新改編設計的;情緒部分自行編製。
(1)情緒壓力:無助於問題解決,但增加了孩子的精神壓力,有損孩子自尊或自我效能感,增加其焦慮和緊張等消極情緒;具體項目如“每次請教父母後,我經常感覺自己太笨了”
(2)認知壓力:能促使孩子增加思考深度,具體分為一級認知壓力(促使孩子做,但孩子並不知道為什麽這樣做)和二級認知壓力(促使孩子思考為什麽這樣做)。一級壓力項目如“當我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我需要父母直接告訴我如何做”,二級壓力項目如“父母的指導讓我覺得必須自己獨立搞清楚事情的緣由”。量表共包括16個項目,其中一級和二級認知壓力各5個,情緒壓力6個項目,量表采用四級評分,各維度得分越高表明兒童感受到的相應壓力越大。
第二,觀察法。觀察兒童主要學業輔導者與兒童在學業指導活動中的言語和非言語溝通行為,並分別按照行為類型和第四章中所提出的綜合分析方法對觀察資料進行編碼和分析。
第三,測驗法。同第四章。
(三)研究程序
(1)主試培訓。本研究量表部分采用班級集體施測方式收集數據,由三名參加了第三、四章研究的心理學專業研究者作為主試,經統一培訓後參加量表施測工作。研究的觀察及訪談部分由四名心理學專業研究者作為主試,經過對研究目的、評價工具、操作程序、編碼及評分標準、訪談提綱、指導語、意外情況應對等方麵的統一培訓和分組訓練之後參加對家長和兒童的觀察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