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驗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河北省石家莊市某普通小學149名五、六年級兒童施測親子溝通量表。兒童平均年齡為11.38歲,其中男生70名,女生79名。
2.工具
本書編製的親子溝通量表,如上所述,包括三個分量表,分別測量溝通主體的溝通能力、親子溝通質量和溝通係統特征。同時施測Olson(2003)編製的溝通能力量表,該量表包括6個項目,分別測量被試傾聽的技巧、說話的技巧、自我表白程度、說話的清晰性、話題集中程度和對他人的尊重六個方麵的溝通能力和傾向,作為本書中溝通能力分量表的效標。
(二)檢驗結果及工具修訂
1.溝通能力分量表信效度分析
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溝通能力分量表的構想效度,結果發現大部分項目的因素載荷值都在0.42~0.91之間,隻有項目2、5、15的因素載荷小於0.30;溝通主動性、表達清晰性、表達策略性等一階因素在二階因素表達能力上的因素載荷分別是0.87、0.98、0.92;溝通開放性和人際敏感性在二階因素傾聽能力上的因素載荷分別為0.82、0.96,說明量表項目的效度較好;表達和傾聽能力之間相關為0.81,也符合量表編製的初衷。模型和數據的整體擬合不太理想,χ2(164)=200.87,p=0.03,χ2/df = 1.22,RMSEA=0.07,NFI=0.63,NNFI=0.80,CFI=0.82,IFI=0.83,GFI=0.70,AGFI=0.62。各擬合指標數值未達到0.90,可能是由於預測樣本量較小,多數擬合指數會低估模型的擬合程度,同時,這一結果也表明量表的構想效度不夠理想,需要對具體項目進行修改調整。對父親和母親溝通能力的統計分析也得到類似結果,其中因素載荷較低的項目成為下一步量表修訂的主要對象。
研究以Olson(2003)的溝通能力量表為效標來檢驗被試溝通能力自評部分的效度,兩者之間的相關為0.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