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江蘇省南京市第六中學
2010年9月,我告別了相處三年的**(6)班,接手了一個新班——高一(1)班,我將帶領這批學生走過新一輪的高中生活。
剛一開學學校就要求每個班級製定“班級公約”,但我們的班級公約拖了20天才出台。
班級公約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班級文化應該是在學校和班主任的正確引領之下,在班級運行、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而不是先有“文化”,再用“文化”去套某個班級。所以,我本來還想再等一等,讓班級發展一段時間再說,但是學校的工作可不等人,我們必須趕在截稿日前把班級公約製定好。
我帶班不搞一言堂,凡事喜歡和學生一起商量,發動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關於班級公約,我的理解是:既然是公約,那就是大家共同約定、共同遵守的事,必須全員參與。於是我向全班學生征集公約條款和內容,讓每個人都為班級公約添磚加瓦。很快,學生的建議交上來了,有的詳細,有的簡單,體裁也五花八門。
建議是有了,但我仍然要處理好幾個問題。
第一,誰來做主製定班級公約?
毫無疑問,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但班級公約又不能完全由學生製定。學生的意見是分散的,而且限於認知發展水平,高一新生對一些問題的認識還比較膚淺,特別是關於個人修養方麵。所以,班主任必須通過價值引領,把一些問題的實質點出來,而不是簡單的訓誡。比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提到了不準遲到、自習課不準講話等,其實守時、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既是紀律的要求,也事關個人素質和公德意識。學生想的不會這麽深入,作為他們的班主任,應該擔負啟迪、引領的責任。鑒於此,我決定,班級公約的基本框架由學生來搭建,引領與升華靠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級的一分子,班級公約必須由班主任和學生共同製定,所以這個公約裏也加入了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