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清 北京市順義區張鎮中學
我又接了一個新班,初中一年級(1)班,學生來自周圍的4個小學,共36人。有些學生相互認識,但大多數學生之間還很陌生,如何把這36個人團結在一起,度過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個很棘手的問題,搞不好會形成小集團,小集團之間可能還會產生矛盾,甚至出現打架等違紀行為。如何讓學生相互團結,彼此協作,由小集團主義、個人主義轉變為有班集體意識,有集體榮譽感,共同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呢?為了能把這些學生團結起來,朝著一個目標前進,就要讓學生認識自我、認識集體,發展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在開學第二周,我精心設計了一節“走木鞋”的主題班會。
班會開始了,誰也沒有想到我會讓大家在操場集合,讓大家推選出16名同學,並選出一名組長。大家要依次站到“木鞋”上,雙手拉住提拉繩,在規定的10分鍾內走完15米的路程,剩下的學生當啦啦隊。當我把規則宣布完之後,有些同學就說:“這還不容易,兩分鍾就行了。”我說:“先走走看,每個人都會走,但實際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當選出的學生站上“木鞋”後,我發出開始口令,剛走兩步,由於步伐不一致,埋怨聲就出現了,“往上提繩呀”“我知道,他踩我腳了”“你會不會走呀”“別推我”,現場一片混亂,有些學生急得冒汗,有些學生幹脆放棄,從“木鞋”上下來,蹲在旁邊大喘氣。這時,我說:“大家先冷靜一下,思考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都知道往前走隻需要兩個基本環節,提繩、邁步。可為什麽當咱們16個人一起走的時候就不行了呢?”小李說:“要是我和小高,再加上14個人上,肯定能走。”聽到這種聲音,我說:“好,這次你當組長挑人,你覺得誰合適就選誰,看結果會怎樣。”小李把他原來學校的同學都叫上了,又找了幾個他熟悉的同學湊夠了16個人,又一次開始了,情況依然亂糟糟,結果是沒走幾步就放棄了。又有人開始埋怨。我讓大家從“木鞋”上下來,對小李說:“不要想當然,要認真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家安靜了下來,都在回想剛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