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海澱區數字校園工作基本情況
海澱區作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地,具有獨特的科技優勢。早在2000年,海澱區委、區教委各級領導已經逐步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迫切性,大力發展全區教育信息化。當時,積極搭建信息化發展的硬件環境是絕大多數人的觀念,而海澱區麵對全區的信息化發展,在設計與規劃上就已經形成了“硬件建設→軟件應用→各校主導”三步走的建設思路。
全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圍繞著“應用”,通過開展“硬件建設”,倡導“軟件應用”,推行“各校主導”這三步台階,實現了教育管理科學高效、課堂教學開放豐富、校園文化精彩活潑、校園環境多彩現代的大格局。
第一步,從硬件建設入手。早在2000年,海澱區就開始在各中小學建設光纖網絡,鋪設寬帶,使每一個教室、教師辦公室都能夠接入北京教育信息網,做到校校通、班班通,教學、備課都能夠方便地使用網絡資源,積極推動以投影儀為代表的多媒體教室建設,做到班班多媒體化。
第二步,自主研發教育教學各級各類軟件平台。自2005年開始,海澱區在硬件建設環境日趨成熟的基礎上,走上了自主研發教育教學軟件平台的創新之路,如海澱教育網、行政辦公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係統、教師研修網、終身學習平台、經費預算係統、教委人力資源管理係統等。與此同時,加大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研究與信息技術培訓力度,迅速提高海澱區師生信息技術素養和應用能力。
第三步,推行學校個性化建設。2008年,海澱區開始踐行“應用”核心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在各個學校信息化發展基礎已經夯實,學校信息化觀念已經成熟,並根據自身發展需求有了個性化發展規劃之時,突破舊有信息化發展“整齊劃一”的觀念,突出信息化“開放、包容、廣納、互通”的特質,將信息化發展主導權交給各個學校,使各學校結合自身條件與特色,在信息化建設各層麵有重點、有目的地實施,做到信息技術應用在各校不拘一格、百花齊放,最終形成風格迥異、個性突出、信息化建設“因地製宜”的數字校園。在海澱區各中小學開展個性化建設的同時,海澱區教委積極引領信息技術的發展,先後開展了校園一卡通應用、視頻直播點播係統應用、學情分析係統應用、互動教學係統應用等實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