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基本定位
基於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的現狀、基本特征以及結合參與建設的實踐性感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專家團隊構建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發展階段模型,並在模型指導下,借鑒美國教育信息化評估STaR表,形成了具有動態過程性和發展性的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評估指標體係。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評估是麵向過程的評估,是評估數字校園的建設過程、建成的應用係統上線後的應用情況以及應用之後產生的效果,是一個具有動態過程性和發展性的評估,實現了“以評促建”和“以評指建”。
4.3.2 指標體係建模
通過研究,評估覆蓋規劃、建設、應用和效益四個層麵,它們代表了整個數字校園從最初構想到變為現實和產生效益的整個過程,這“四個層麵”的評估確保了評估規範具有動態發展性。
1.“規劃”評估
“規劃”不僅標誌著數字校園建設進入準備階段,同時也決定了未來建成的數字校園形態和發展方向。數字校園實驗項目初期開展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共性問題,如信息孤島、軟件孤島、應用孤島、投資不合理、大量教育資源重複建設等,這皆是由於數字校園建設在準備階段缺少統一規劃工作造成的。因此,對“規劃”的評估,旨在提高數字校園管理者和建設者對該環節的重視程度,思考如何對數字校園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解決孤島難題,促進數據和資源共享等。對該層麵的評估包括建設前的實際調研工作和需求分析,數字校園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建設經費的預算問題等內容,重點關注規劃方案是否關注學校未來幾年的發展,是否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突出特色,建設所需要預算是否合理準確。
2.“建設”評估
在“建設”階段,我們首先要明確數字校園建設的具體內容和關鍵問題,並根據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對策。比如,通過遵守統一的數據規範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通過強調數字校園軟環境建設以防止學校片麵追求“硬指標”建設,通過強調領導力和師生信息素養以引起學校對這些問題的重視,通過添加特色應用建設引導學校結合校本特色進行應用創新。其次,要強調建設的規範性,以及實施方案、工程管理、建設采用的技術路線、經費投入等的規範性,保障數字校園建設順利完成。最後,要關注數字校園的未來,建設具有開放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數字校園,開闊人們的建設理念與思路。這一維度包括對效益層麵的評估,這一層麵的評估是麵向結果的評估,主要關注數字校園的建設對師生、學校、區內其他學校和社會產生的影響,包括一些顯性的方麵,如獲獎情況、環境提升、社會評價和教學效率提升等方麵,還關注各類用戶的信息化生存。